工业4.0浪潮下的“两业融合”发展
2023-01-20 12:04:03
什么是两业融合?“两业融合”指的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其中:先进制造业——是指拥有更高增加值和更高生产率、更能体现未来发展方向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是
什么是两业融合? 两业融合的背景 01 两业融合的必要性 1.是制造业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要求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生产能力过剩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市场上可选的同类产品较多,用户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更好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互动,决定了当下制造业由原来单纯追求生产数量的“量变”转为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全方位需求的“质变”方向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制造业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2.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就要由单纯的追求数量增加转变到质量变化。 通过“两业”融合,使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两端延伸,融入更多的科技创新要素,把制造业打造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是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两业融合”的客观需要 02 两业融合的紧迫性 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服务型制造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占国民经济收入的比值偏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处于低位,迫切需要通过两业融合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制高点。 目前,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中国虽然自2009年以来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仍有距离,要想与先工业化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竞争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两化融合”发展。 为打破当前“逆全球化”的国家间壁垒,我国迫切需要培育一批世界级优秀跨国制造业企业,以延续并提升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并确保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两业融合的可行性 1. 世界级优秀跨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纵观过去,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价值链延伸,服务收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 2. 工业4.0下我国数字化技术变革加速“两业融合” 工业4.0(Industry 4.0)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它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据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2021年12月7日发表报告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技术方面领先美国,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将在多个科技领域领先美国。由此可见我国在工业4.0时代居于技术领先国家行列。 在我国,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的相关信息产业在地区与行业等不同维度上的布局)与产业数字化(通过信息化赋能的方式,实现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此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推进“两业”协同融合、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新引擎。 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双轮联合驱动,是数字经济推动“两业”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发力点。1.急需与先工业化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竞争
2.急需培育一批世界级优秀跨国制造业企业
工业4.0浪潮下的“两业融合”发展
2023-01-20 12:04:03
什么是两业融合?“两业融合”指的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其中:先进制造业——是指拥有更高增加值和更高生产率、更能体现未来发展方向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是
什么是两业融合? 两业融合的背景 01 两业融合的必要性 1.是制造业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要求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生产能力过剩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市场上可选的同类产品较多,用户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更好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互动,决定了当下制造业由原来单纯追求生产数量的“量变”转为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全方位需求的“质变”方向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制造业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2.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就要由单纯的追求数量增加转变到质量变化。 通过“两业”融合,使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两端延伸,融入更多的科技创新要素,把制造业打造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是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两业融合”的客观需要 02 两业融合的紧迫性 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服务型制造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占国民经济收入的比值偏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处于低位,迫切需要通过两业融合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制高点。 目前,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中国虽然自2009年以来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仍有距离,要想与先工业化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竞争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两化融合”发展。 为打破当前“逆全球化”的国家间壁垒,我国迫切需要培育一批世界级优秀跨国制造业企业,以延续并提升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并确保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两业融合的可行性 1. 世界级优秀跨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纵观过去,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价值链延伸,服务收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 2. 工业4.0下我国数字化技术变革加速“两业融合” 工业4.0(Industry 4.0)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它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据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2021年12月7日发表报告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技术方面领先美国,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将在多个科技领域领先美国。由此可见我国在工业4.0时代居于技术领先国家行列。 在我国,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的相关信息产业在地区与行业等不同维度上的布局)与产业数字化(通过信息化赋能的方式,实现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此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推进“两业”协同融合、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新引擎。 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双轮联合驱动,是数字经济推动“两业”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发力点。1.急需与先工业化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竞争
2.急需培育一批世界级优秀跨国制造业企业